皮肤‘诡异发黑’求医 自治区南溪山医院专家揭祕:解毒变中毒!
张女士(化名)正值妙龄,一年来却因全身皮肤‘诡异发黑’四处求医,最终,在自治区南溪山医院皮肤科医生团队的帮助下,皮肤变黑的谜底被揭开。
近日,张女士因为全身皮肤都是“黑黢黢”的前往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皮肤科就诊,刘懿副主任医师接诊后,发现病情不同寻常。一年来张女生辗转多家医院皮肤科,考虑汗斑、抵抗力下降等诱发,多次治疗后皮肤变黑没有得到改善。刘懿仔细查看其头颈部、上肢及躯干散在淡褐色色素沉着斑,夹杂雨滴状色素减退斑,暴露部位颜色更甚,考虑自身免疫性疾病、重金属或药物异常摄入等原因,通过进一步检查,她的免疫指标、内分泌指标、微量元素等检查是正常的,没有发现常见的感染、肿瘤、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迹象。


南溪山医院皮肤科医师团队凭借经验,通过与张女士的长谈,终于揭开了谜底。原来她因为便秘,每天自行服用牛黄解毒片9片已有三年之久!主诊组刘懿医生和陈尧医生经过仔细梳理张女士的病例资料及查阅国内外文献,最终锁定一个元凶——砷。并将张女士血液样本送往职防院中心实验室进行重金属检验,结合皮肤活检病理结果,的确如医生推断,血砷超标,提示“砷中毒”!

以上图片截取自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牛黄解毒片说明书
牛黄解毒片可不能大量服用!牛黄解毒片里的“雄黄”有较强的毒副作用,长期或大量服用可能会引起慢性砷中毒,可导致皮肤病变、神经系统损伤、心血管疾病、癌症风险增加,甚至器官功能衰竭。好在张女士还没有其他临床表现,检查指标也没有其他异常,她接下来就要积极驱砷治疗了。
医生提醒:警惕长期低剂量接触砷化物
砷,这个听起来有些陌生的化学元素(符号As),宫斗剧中的砒霜就是无机砷的一种,毒性极强,致死量为100-300mg,口服后1-2小时即可引发急性中毒。部分有机砷曾被用作驱虫药或饲料添加剂,若长期摄入仍可导致蓄积中毒的后果。但现代医学中,适量的砷化合物可以用于治疗某些疾病,体现了"以毒攻毒"的辩证智慧。常见的许多中成药中也含有重金属砷,包括牛黄解毒片(丸)、牛黄清心丸、安宫牛黄丸、小儿牛黄散等。服药时需特别注意用药的剂量和时间。规范用药可以治病,乱用药就是慢性自杀,大家切记药毒同源!
日常生活中,砷过量摄入常见于饮用水污染、食物链富集、职业暴露、非法添加与误服等情况。急性砷中毒症状从剧烈腹痛、呕吐到多器官衰竭,进展极快,死亡率高。慢性砷中毒皮肤病变是最早期的信号,其后可累及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以及癌症风险增加。检测项目包括尿液、血液、头发或指甲中的砷含量。急性砷中毒时可予催吐、洗胃,使用特效解毒剂:二巯基丙醇(BAL)、二巯基丁二酸钠等,通过"螯合作用"与砷结合,促进其排出。慢性砷中毒,可予驱砷治疗以及对症处理。防止砷中毒的关键是脱离暴露源,防止继续蓄积。
自以为是解毒,其实可能是在给自己下毒。身体不适需到正规医院就诊,积极治疗,规范用药。药物的服用剂量应遵医嘱,切勿自行判定病情后服药,入口之药,需小心谨慎,别一不小心给自己下毒了!
(撰稿:陈尧)
扫一扫 看病更方便
